不拥抱变化就出局?华为探数字化转型成功之路
2017年09月15日

在人类社会加快迈向智能化社会的今天,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一种趋势,更是各行各业争相投入的焦点,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正如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电之于电力革命,云已然成为此次产业革命的关键引擎。

企业必须加快行动,以把握机遇、应对未来可能的种种挑战。以“Grow with the Cloud”为主题,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7)于9月5日-7日在上海召开,旨在与来自全球的ICT商业领袖、合作伙伴、商业智囊一起,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新增长,帮助企业真正“拥抱云、融入云”。

华为定位于数字化社会和智能化社会发展进程的推动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和最佳合作伙伴,在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强强联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最新公布的2017《财富》世界500强中,有197家企业选择华为为其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其中前百强有45家。

从“生于云”到“长于云”

 

未来五到十年内,传统产业都将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以推动业务创新和增长。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在带来可观红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赢得商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此外,企业面临的不再仅仅是本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行业的渗透、融合与跨界竞争,新的竞合关系正在形成。

从柯达和诺基亚手机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企业如果不拥抱变化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数据显示,88%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消失或者退出500强行列;2000年以来,从500强行列中消失的公司中,约有50%是因为在数字化转型上无所作为的原因。

越来越多企业领导者也已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和成为数字化企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知名咨询机构IDC预测,到2017年底,全球2000强企业中67%的CEO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企业战略的核心。预计到2020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有半数企业的大部分业务将取决于其创造数字化增强产品、服务和体验的能力,中国1000强企业的50%也将如此。

“拥抱云、融入云”,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和理念来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升体验和效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过去十年中,云计算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那些“生于云”的互联网公司构筑了非常好的体验,改变了很多产业的商业模式;下一个十年将是云的2.0时代,企业“上云”正成为主旋律、各种行业云也逐渐兴起,各行各业都将“在云中成长”。

保守预计,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到云的技术、云的模式,85%以上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每家企业都会结合自身的核心业务,积极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云化解决方案。

但在同时,传统产业的“上云”难度、复杂度要远胜“生于云的一代”。一方面,很多企业积累了几十年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业务层面又面临新的要求,存在已有业务如何向云平滑迁移、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怎样“化云为雨”让云为业务创造价值等诸多挑战;另一方面,云化本身并非开启几个虚拟机、开通几个线上应用那么简单,牵涉到前期的咨询、评估、测试,中期的迁移和后期的运维,整个过程需要完整的云服务解决方案以及流程、工具、经验等多方面支持,“攻坚才刚刚开始”。

 

携手企业及伙伴探索成功之路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企业需要的不只是一纸技术路线图,更是一个能够真正带来价值的合作伙伴。基于在ICT领域近30年的持续压强创新投入和“开放、共赢、不争利”的理念,华为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要合作伙伴,包括《财富》世界500强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其全面云化战略亦已成为ICT业界共识。

同时,华为在企业市场上的渠道合作伙伴数量超过1.2万家、服务伙伴超过2000家,与全球400多家解决方案伙伴,包括埃森哲、SAP、通用电气、T-Systems、霍尼韦尔、 Infosys、西门子、阿尔斯通、海克斯康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首次发布了企业业务解决方案伙伴计划(SPP)。

在本届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将通过上千场主题研讨、峰会和论坛,与企业及合作伙伴分享大量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以此来探索成功的路径与方法。这其中既包括华为与业界领先企业的合作和实践,也包括其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与战略。

面对全球范围的平安城市建设大潮,华为与海克斯康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融合指挥控制系统,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该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通信能力以满足日常需求,事中可以帮助部署合适资源,事后则可提供分析和视频录像,帮助运营者了解如何预防未来的问题。泰国清佬包含11个乡区和12个郊区,公共安全机构纷繁多样、各自为政,华为与海克斯康在这座城市建起一个指挥控制系统,聚合各机构的信息来作出统一的方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框架将全市范围的视频传送给各机构的人员,使清佬迈入现代平安城市的行列。

金融行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数字化浪潮下用户对交互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提升自身业务系统效率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了传统银行的燃眉之急。通过与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合作,华为在国内已经帮助多家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完成基础架构云化,并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太平洋保险联合创新,在实时风控、金融云新兴领域进行了深度的应用;在海外,为日本第三大证券集团SBI BITS提供云基础架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开放云环境下高频交易系统的极致性能需求,以及证券业务数据零丢失、业务零中断诉求。

在能源领域,华为以全联接电网解决方案助力泰国省际电力公司PEA输变电网络改造升级,突破传统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演进的瓶颈,对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均具备重要的示范意义。PEA方面给予了华为高度认可,称改造后的输变电网统一承载生产和办公业务,能够支持未来电力业务ALL IP发展的需要,而且保障重要业务的高可靠传输;其强大的性能和灵活的扩展性可以满足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2016年,双方还启动了创新中心战略合作,通过深度合作来打造更创新、更具竞争力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

针对生产制造行业服务型制造、柔性生产需求,华为聚集GE、SAP、埃森哲、哈里伯顿、力控等行业伙伴,以全栈式云解决方案来支撑设计、生产、供应、物流、营销应用的云化和服务化;同时,还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来解决制造企业生产运维中的深层次问题、痛点问题。比如支撑中石化构筑智能工厂,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采集炼化生产的信息,来保障油品质量、优化炼化生产中化学反应过程,动态调节炼化过程中原油、燃料、催化剂的用量达到产耗最优;在方快锅炉厂,分析锅炉运行数据实现对重资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降低运维成本,避免非计划停机导致的巨额损失。

华为自身亦不断践行数字化转型,计划用3到5年时间率先实现“数字化华为”,“华为研发云”即是实践成果之一。华为在全球有8万研发人员、16个研究中心、超过1500个实验室,过去计算资源非常分散,难以共享、利用率低。从2013年开始,它依托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了10万桌面云和110万个虚拟机,实现了代码上云和作业上云,使资源复用率提升2.5倍、各研发作业环节时间缩短50%、研发作业效率提升约1倍。

 

共建数字化转型共同体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每一个现代产业系统都会变得更加交错复杂,产业链垂直整合已经成为过去式,必须构建新的生态系统。华为坚持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做大“蛋糕”,促进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并恪守业务边界,“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

在去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提出了三条云时代生态理念,并喊出“在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蛋糕中只拿1%”。首先做大产业、做大市场比做大自己的份额更重要,华为将利用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以用户积累为基础,做大产业,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利益共同体;其次管理合作比管理竞争更重要,在具体的商业环境中,华为将扮演“土壤和能量”,坚持管道战略,不与合作伙伴争利;第三是利益分享,华为坚持向客户、合作伙伴分享利益,面向未来的生态圈建设还将进行更为广阔的利益分享。

华为目前已经从四方面展开具体行动。一是产业联盟,引领产业方向,共同做大产业;二是商业上的战略联盟,确保客户的商业成功;三是开源社区,实现社区化协作与创新;四是开发者平台,目的是引入更多玩家,激活创新,繁荣产业链。

华为在产业生态上积极参与、积极贡献,在多个国际标准组织担任关键职位,覆盖IoT芯片、接入和传输、M2M平台等领域,是18家ICT领域主流OSS社区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亦牵头组织或参与了eLTE、智慧城市等多个产业联盟。

为推动多厂商产品解决方案互联互通,华为已经在全球部署了13个OpenLab,今年还会在生态伙伴和开发者较多的地方再新建多个OpenLab。同时,这家公司亦通过开发者生态建设,来打通客户化解决方案“最后一公里”。2015年,华为公司发布了“沃土计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10亿美金使能开发者;截至2016年底,其开发者平台注册人数已超2.5万,推出了200多个创新解决方案及800多个应用。

在开源社区层面,华为于3月成为亚洲首家OpenStack白金会员,在全球建设了众多基于OpenStack的多种部署模式的云,推动OpenStack成为企业级平台的快速成熟;它是OPNFV社区的始创成员及白金会员,拥有董事会秘书长等关键席位。在整个开源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华为推动了CarbonData、OpenSDS等很多新的生态联盟的建立,而为了减少产业分化现象的产生,它还与运营商和开源合作伙伴一起推动Open-O和ECOMP整合组成新ONAP社区。

据悉,今年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在世博展览馆展示与上百家厂商联合创新的解决方案,再度证明其对合作伙伴的看重。在之前的媒体采访中,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曾指出,数字化转型需要平台、需要平台上的生态,而华为具有这样的优势,愿意作为平台的平台,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浪潮下驶向成功。他对此作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航空母舰上如果没有飞机,就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废铁;没有航空母舰,飞机也没地方停。华为的平台就好比是航空母舰,上面停着的飞机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艘航空母舰开出去就是一个生态。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对于合作伙伴是一种什么样的期待,希望甲板上全都是各种战斗机,越强大越好。”